公司簡介 | 企業文化 | 發展足跡 | 領導致辭 | 誠聘英才 | 在線應聘 | 榮譽資質
秘書服務 | 速錄翻譯 | 會場布置 | 展示器材 | 會展工程 | 拓展培訓 | 票務服務 | 禮儀演出 | 燈光舞美 | 設備租賃 | 攝影攝像 | 印刷設計 |
會議酒店 | 會展場館
列車信息 | 航班信息 | 租車服務
旅游景點 | 旅游行程 | 出境考察
會展寶典 | 最新動態
會議會展 | 會展場所 | 會展交通 | 會展旅游 | 成功案例 | 會展資訊 | 會展預訂 | 聯系我們 | 13800138000
平遙古城如酒,愈陳愈醇。幽深的巷道,古老的房舍,青石板街旁閑聊的白發老人,匆匆而過的游客和玩耍嬉戲的孩童,構成一幅典型的市井生活畫面;抑或在傍晚,登上古城樓,西風殘照,落日樓頭,感受那份蒼涼而絕美的景致。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筑各成一體、交相輝映、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。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北部,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,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、云南麗江、安徽歙縣并稱為“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”,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。 平遙舊稱“古陶”,明朝初年,為防御外族南擾,始建城墻,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,并全面包磚。以后景德、正德、嘉靖、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,更新城樓,增設敵臺。康熙四十三年(公元1703年)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,而筑了四面大城樓,使城池更加壯觀。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,墻高約12米,把面積約2.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。城墻以內街道、鋪面、市樓保留明清形制;城墻以外稱新城。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筑各成一體、交相輝映、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。2009年,平遙古城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,再獲殊榮。 特色景觀 鎮國寺 古城北門有鎮國寺,該寺的萬佛殿建于五代(公元10世紀)時期,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筑,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。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。 雙林寺 位于城西南的雙林寺修建于北齊武平二年(公元571年)。寺內10余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(公元13~17世紀)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,被人們譽為“彩塑藝術的寶庫”。 平遙城墻 平遙城墻,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(公元前827年~公元前782年)為夯土城垣 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重筑,由原“九里十八步”擴為“ 十二里八分四厘”(6.4公里),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墻。按照相傳的“山水朝陽 ,龜前戲水,城之攸建,依此為勝”說法,取神龜“吉祥長壽”之意,筑為“龜城”。明清兩代先后有 25 次維修,城墻平面呈方形,周長6162.7米,高10米,垛堞高2米,頂寬3-5米,墻身素土夯實,外包青磚,內墻磚砌排水槽77個。墻頂外筑2米高的垛口墻(又稱擋馬墻)取孔子弟子、賢人之數,設垛口3000個,敵樓72座,內砌女兒墻。四隅角樓四座,東城墻上有點將臺,東南角城頂上筑奎星樓和文昌閣。出于軍事防御需要平遙城墻建有重門甕城六座,南北各一、東西各二,南曰迎熏,北曰拱極,上東門太和,下東門親翰,上西門永定,下西門鳳儀,每座甕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,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。城墻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。城南有麓臺山和柳根河,“山水朝陽 ,龜前戲水”。迄今為止,古城的城墻、街道、民居、店鋪、廟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,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,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。 甕城 建在城門外小城 ,又叫月城 ,用以增強城池的防御能力。《武經總要前集·守城》記載:“其城外甕城,或圓或方。視地形為之,高厚與城等,惟偏開一門,左右各隨其便。”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°夾角(南門和下東門除外),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,還有主城門防御,由于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于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,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,而城墻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,給敵人以致命打擊,正所謂關門打狗、甕中捉鱉。 城樓 修筑于城池的城門頂,古代有時稱“譙樓”。平遙城墻的城樓共有六座,創修于明代,清康熙四十二年( 1703年 )補修重筑,城樓高16.14米,寬五間13.72米,進深四間 10.04 米。造型古樸、典雅 ,結構端莊穩健。城樓是城墻頂精致美觀的高層建筑,平常登高瞭望,戰時主將坐鎮指揮,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設施。 角樓 建于城墻四角上的樓櫓,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墻拐角處的防御薄弱環節,從而增強整座城墻的防御能力。角樓分別指西北角的“ 霞疊”樓,東北角的“棲月樓”。西南角的“瑞靄樓”,東南角的“凝秀樓”。 點將臺 位于上東門和下東門之間城墻頂上,現為磚砌高臺。相傳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,派大將尹吉甫率兵北伐獫狁,連戰連捷,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遙,增筑城墻,并在此訓練士卒,點將練武。明代中葉,人們為紀念尹吉甫功績,在尹曾點將閱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廟。明清維修城墻時一并將“高真廟”連成一體,是城頂寬闊的高臺,登高遠眺,心曠神怡,詩曰:“層臺百尺縣城連,吉甫勛名雉堞前。塞草久消征戰壘,龍旗怯意出車年”。 護城河 即圍繞在城下的濠溝。遠古人類為了防御外敵侵擾,在聚落四周掘塹挖濠,隨之形成的帶狀高地,使人們受到修筑墻垣的啟示。城濠的產生則可視為最初夯筑城垣時,就地取土的結果。濠內積水而成池,成河,成了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,“惟城圍民,惟池圍城”,“池”是“城”的屏障,故常以“護城河”稱。吊橋是橫跨在護城濠上的木板橋,橋面向外的一端結有繩索,通過滑輪、絞盤可隨時將橋面吊起,以斷來路。 馬面 “ 馬面”是城墻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臺,因為它形體修長,如同馬的臉面,故稱。“馬面”之設,既增強了墻體的牢固性,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:一旦敵人兵臨城下,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,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涂地。平遙城墻每隔60米-100米即有馬面一個,馬面上筑有瞭望敵情的樓櫓,稱“敵樓”。據舊志稱,明代初年重修平遙城墻時,僅建“敵臺窩鋪四十座,隆慶三年(1569)增至94座,萬歷三年(1575),在全城以磚石包城的同時,重修成磚木結構的敵樓72座,后經歷代修葺,遺存至今 。” 敵樓 敵樓平面呈方形,占地10.24平方米,雙層,四壁磚砌,硬山頂,筒板瓦覆蓋(太和門甕城左右的兩敵樓頂有脊飾),底層面向城內的一面辟拱券門,樓內設木樓梯,上層置樓板,樓上四面各開拱券窗兩孔。仰望那一座座敵樓,如同林立的崗哨,莫不令人敬畏。樓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,有多數的敵樓,尚且正對著城內的某條街巷,從中進行監控。可見不論在平時和戰時,敵樓又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。
高檔的水晶煙灰缸,晶瑩而通透盡現高雅,厚重...
說明: 1.耐高溫,可以進入微波爐、洗碗機等...
透明筆筒是一種非常實用,廣告宣傳效果好的廣...
米奇MP3小音箱 MP3 MP4迷你小音箱 超可愛 好...
關于我們 | 公司簡介 | 榮譽資質 | 誠聘英才 | 會展預訂 | 聯系我們
2011-2015版權所有© 雁南飛會展旅游連鎖經營機構 | 太原華夏凱希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網址:www.www.cngop.cn
電話:0351-8339144 8339155 手機:13835167867 聯系人:李經理 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平陽路426號大和昌業2104室 網站收錄,免費收錄網址,網站推廣,友情連接 晉ICP備18011143號-1 晉公網安備 14019202000733號 a>
晉公網安備 14019202000733號